水稻肥料如何分类?

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者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 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增 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所提供的方 式就是人工施肥,所使用的肥料通常叫做有机肥和化肥。化肥可进行以下的分类:(1)按营养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肥、 微量元素肥、有机肥(农家肥)、微生物肥料以及氨基酸肥等。(2)按化学性质分为:酸性肥、碱性肥、中性肥。

水稻需要什么肥料-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生长过程是否需要追施肥料?

水稻需要什么肥料-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追肥应以无机肥料为主, 一般每次施尿素4 -5千克/亩或硫酸铵7.5 – 10千克/亩,磷 肥2-3千克/亩。为了预防鳝、鳅病害,定期外用消毒杀菌 和杀虫等药物,如土霉素或用大蒜素等。严禁使用毒杀酚、 五氯酚钠、呋喃丹等剧毒农药。水稻发生病虫害要用生物防 治法防治,必须施用农药时,需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 制用量。用药前首先把鳝、鳅诱至沟、溜内安全水域,然后 喷药至稻叶上,喷嘴应向上,尽量减少药剂落人水中,用药 后还要及时换水。此外,巡田时应注意检查田埂及排、灌水 口的防逃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防止鳝、鳅种苗逃逸 或天敌动物侵入田内危害。同时还应经常下田检查观察鳝、 鳅种苗的摄食动态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有病鱼应及时施药 防治。一般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 连喂5 -7天。

目前,水稻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哪些?

水稻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两种。插秧前结合水耙地时施肥统称基肥,过去以农家有机肥为主,现在是有机肥和化肥同时施用。插秧后施肥,统称追肥,有返青肥(可以省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

(1)基肥。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田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的作用: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物理性质;二是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水平,满足水稻插秧后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三是调节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供应,保证土壤持续不断地供给水稻各生育时期所需的养分。高产水稻基本苗较少,要求分蘖成穗率高,这就要求土壤能为水稻前期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北方稻区生育期短,春季气温低,施足基肥尤为重要。基肥多以肥效稳长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就肥料种类而言,除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外,还包括化学肥料中磷肥的全部或大部、氮肥和钾肥的一部分。基肥施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 全层施肥。全层施肥有两种形式,一是泡田前全层施肥法,即在泡田前将肥料撒施田面,然后泡田耙地。最好结合旋耕,将肥料混入耕层7~10厘米,然后泡田、拉板整平;二是泡田后全层施肥法,即在泡田并经初平后撒施肥料,再进行水耙使肥料混合于耕层中,然后拉板整平。全层施肥的特点是肥效长,肥劲稳。由于肥料均匀分布于耕层,可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增加养分吸收量。全层施肥还可减少肥料损失,提高利用率,尤其是对碳酸氢铵等挥发性氮肥效果更为明显。当基肥施用量较高时,可以大部分全层施用,小部分作铺肥施用,效果更好。

② 铺肥。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均匀撒施田面,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表层中,是目前北方稻区基肥的主要施用方法。铺肥的特点是肥效快,有利提早返青及分蘖,肥效亦较长,可达45天左右。基肥数量较少时以铺肥为宜,施肥后在土壤沉淀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早插秧,以减少肥料损失。

③ 翻前深施。在秋翻或春翻前将肥料撒施田面,翻地时将肥料翻扣于深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的结果,这种施肥方法氮肥利用率高达75%,肥效长。但是由于施肥部位较深,故初期肥效较差,在施用量较多时,不利中后期调控,甚至会导致贪青晚熟。因此,一方面应与铺肥相结合,一方面应控制施用量。漏水田翻前深施肥料损失大。

(2)追肥。移栽水稻插秧后施用的肥料统称追肥,包括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① 分蘖肥。插秧后不久(一般3~15天)施用的肥料称为分蘖肥。分蘖期是单位面积穗数的决定期,又是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分蘖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尽早达到预期穗数,这一点对北方寒冷稻区尤为重要。分蘖肥的施用要适时适量,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同时,还应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形成大穗,提高成穗率,并防止穗分化或拔节前氮素过剩。

分蘖肥一般在插秧后5~10天,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首先,这是因为分蘖肥肥效约为20天,与有效分蘖期基本一致。其次,n叶露尖时插秧,最易成穗的是n-1和n节上的分蘖,然后是n-2和n+1节上的分蘖,此时追肥正好促进这些节位上的分蘖。再次,经过10天左右的吸肥和生长,可以根据叶色、出叶速度等判断土壤和基肥养分供应情况,决定施肥量。当生育期较短或插秧晚时,这时施肥促进形成的分蘖在拔节前已来不及形成3片叶,所以分蘖肥应提早到插秧后3~7天施用。前已述及,拔节时叶片数越多分蘖成穗把握越大,越容易形成大穗,因此分蘖肥宜早不宜晚,但应注意及时控制,防止群体过大。

② 穗肥。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的时期,对结实率及千粒重亦有较大影响,此期施肥的目标是:第一,形成足够的库容,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第二,形成理想株形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受光态势良好,为抽穗后灌浆物质的生产奠定基础;第三,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

每穗颖花数等于分化颖花数与退化颖花数之差。增加分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是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其中穗分化前后的3天最有效。减少退化颖花数的有效施肥期为穗分化后7~14天。前者称为促花肥,后者称为保花肥。北方稻区水稻品种多为衔接型或重叠型,即幼穗分化早于拔节或同步进行,施促花肥虽然有促进枝梗和颖花分化的作用,但根据器官同伸规律,也会使无效分蘖增多,促进基部节间和上位叶片的伸长,故此期施肥应慎重,不出现明显缺肥,一般不施肥。保花肥一般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此时水稻分蘖已停止,基部节间长度和上部叶片已经定型,施肥对群体结构和生育进程影响较小,是施用穗肥的适宜时期。应该指出,不同品种对促花肥的反应不一样,对于像沈农91号耐肥抗倒伏性强,上位叶片和穗子较短而直立的品种,适量施用促花肥还是有利的。

③ 粒肥。粒肥是指抽穗至齐穗期的追肥。对叶色黄、植株含氮量偏低(1.2%以下)、土壤肥力后劲不足的稻田,应酌情施用粒肥。粒肥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叶片适宜的氮素水平和较高的光合速率,防止根、叶早衰,使籽粒充实饱满。如果植株没有明显的缺肥现象,盲目施用粒肥,会造成氮素浓度过高,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导致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而且容易发生病虫害。有些地区抽穗后用飞机喷施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实际上也是起到粒肥的作用。

系统应用水稻吨田宝可以提高基肥和追肥的利用率。(1)有机质肥料及微量元素一般做底肥,要翻耕耙碎,氮肥、过磷酸钙要随撒施,随灌水。

(2)大田追肥要掌握先拔草,后排水,剩浅水,再行撒肥,撒后灌水的原则,以提高肥效。

(3)分蘖肥要早,栽秧后开始返青时,即中间心叶转为绿色时要追分蘖肥,这次追肥一般用量较轻,每亩用尿素2.5~4千克,再过7~10天,开始进入分蘖盛期,就追第二次分蘖肥,第二次用量要足,每亩用尿素5~7.5千克。

(4)拔节肥使用与否要看叶色而定。如叶色浓绿披散,应该停止施肥,晒田控苗;如叶色正常,远看青绿,近看碧绿,是健康长相,可以晒田不追肥;如果植株黄瘦,必须追肥,先追后晒,每亩追尿素不少于5千克。

(5)大穗性品种要重视攻粒肥,时间在抽穗前18天,起到保粒数、增粒重的作用,每亩用尿素2.5~4千克。

(6)任何品种在剑叶初抽时及开始抽穗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粉锈宁,用量分别为每亩每次150~200克和15~20克,不仅能提高粒重,而且还能起到增强功能叶片活力,减轻病害的作用。

(7)施用氮肥必须掌握虫害盛发前15天使用,因为一般氮肥的肥效都是施肥后5~7天充分发挥出来,如果和虫害发生期吻合,就成为诱杀田,施肥15天后,叶色正常,虫子也就不去产卵了。

水稻需要什么肥料-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用什么肥料好?

用极盈3.5

它是一个增产提品质的产品,它有45个磷,46个钾,并有十种鳌合中微量元素,促进根茎叶花果协调生长,增产.品质提升.早熟,可以飞防.适合大车喷雾,像水稻上喷施可以促进授粉,促进灌浆. 使稻子早熟,籽粒饱满,颜色金黄,提前成熟,并预防倒伏。[微笑]

可以说用了一包极盈3.5.一包就搞定了.

简单一点来说,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比较好,营养综合平衡,易于控制。

但是究竟用什么样比例的复合肥,应请土壤专家对土壤化验,根据土质决定配方比例。

另外,中间追肥,可以考虑使用磷酸氢二钾(或磷酸二氢钾)做叶面肥,能有效增加产量。1、水稻施用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水稻施用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水稻施用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水稻施用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5、种植水稻最好使用施用农家肥,水稻底肥最好在耕整前先撒施下田,或者是耙田之前撒施下去最好。合理施用水稻施肥有助于水稻高产稳产,不过,现在农民用户没有农家肥,如果没有农家肥的话,可以选择施用复合肥,施肥量要看土壤肥力,大体在每亩60至80公斤。后期追肥不能只用尿素,需要配合磷酸二氢钾一起使用。含氯复合肥就可以氮大约18-20磷大约8-12钾有的地方缺的有的地方是富钾地区(比如江苏东部沿海),这样的肥料40公斤在搁田后再配合使用点氮肥大概15-25公斤/亩就可以了。由于水稻后期对磷钾的吸收量较高,因此后期施叶面肥有良好的增产作用。在始穗前4-6天或齐穗后勤部2-3天用磷钾150-200千克兑水50千克对生长差的禾苗喷施,有增强植株抵抗高温或低温的能力。水稻施肥原则应是有机肥、磷化肥作基肥,钾化肥主要作分蘖肥,氮化肥采用多次匀施,特别注意好壮苞、壮籽肥,在足穗的同时,攻大穗大粒。

(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据测定,水稻的总吸肥量有50%-60%的氮素和70%的磷、钾来自土壤,施肥不足就会过多消耗土壤潜在养分而降低地力,增施有机肥是维护和提高地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水稻生产要强调积制土杂肥,发展养殖业多施栏肥、多种绿肥,推广撩穗收割和稻草还田等,使有机肥施用量占全期施肥量的40%。

(2)适量早施分蘖肥

由于水稻一般根系活力强,插后新根发生较快,一般早稻在插后5天,晚稻在插后3天,即可追施尿素等促进分蘖,分蘖肥宜分次施用,第一次每亩施尿素6- 7.5千克;隔7天左右,根据苗情,对生长差的田块,补施第二次蘖肥,亩用尿素4千克以内;对施有机肥少和缺钾肥的田块,每亩追5-7.5千克钾肥。

(3)看苗施用穗肥

穗肥因施用时期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凡是前期施肥适当、禾苗长势平衡的, 一般应以保花增粒为重点,只施保花肥而且施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左右。如果前期施肥不足,群体苗数偏少,个体长势效差,那么促花肥与保花肥都可施用,每次每亩可施用尿素5千克。水稻对钾肥需求量大,晒田复水后结合追施氮肥 ,每亩追施工2.5千克左右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4)看苗施用粒肥和叶面追肥在始穗前禾苗叶色过淡的,每亩撒施2-2.5千克尿素,齐穗后过早落黄的田,每亩施尿素2.5–3千克,生长正常的杂交稻,只宜用500–750千克尿素兑水50千克喷雾作粒肥。

由于水稻后期对磷钾的吸收量较高,因此后期施叶面肥有良好的增产作用。在始穗前4-6天或齐穗后勤部2-3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千克兑水50千克对生长差的禾苗喷施,有增强植株抵抗高温或低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