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使用方法-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化学品,化学式为KH2PO4。]广泛适用于各类型经济作物,粮食、瓜果、蔬菜等几乎全部类型的作物,对作物具有增产作用,那么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如何使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使用方法。

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使用方法

1.拌种。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兑水500~600克,水温20~25℃,搅拌溶解,将配好的溶液洒在称量好的5公斤麦种中搅拌均匀并堆在一起,敞置5个小时后晾干(至不粘手为止)后播种。

2.喷施。在返青前期、拔节前期、孕穗前期、扬花前期、灌浆前期喷施,整个生育期以喷施4次,每亩施用100-200g磷酸二氢钾兑水15kg均匀喷施。

3.冲施。在某一生长时期,如果浇水时冲施,可以用3公斤的磷酸二氢钾冲施,增产幅度还会增大,但是要均匀。

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作用机理

一、增产。长期以来,北方冬小麦栽培提倡氮肥60%和磷钾肥一次底施,剩余40%氮肥分期施。这种施肥方法虽然对小麦早期促根、壮苗、增加[增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ēng jiā,意思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分蘖有利,但由于春季气温低使土壤养分[有营养的物质或化合物;尤指被绿色植物摄取的和有机合成中应用的化学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 。]的利用率[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只有20%左右,拔节以后小麦根系吸收活力下降,在小麦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的关键时期养分的供应往往不能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而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利用率则接近,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喷施,能保证充足养分,减轻大小蘖之间的养分竞争,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小麦产量。

二、。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喷后麦株磷-32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Latin for ‘horny layer’)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进入叶片内部,迅速由旗叶经过茎部运转到其他各叶与穗部,供全株利用。喷洒1h已有50%被叶面吸收转化,48h茎叶吸收达到峰,然后开始大量运转集中到穗部,4d基本吸收完毕。正是由于磷酸二氢钾具有这种特性,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喷施,能及时满足小麦对肥料的需求。

三、抗倒伏、耐寒防冻。植物遭受冻害是由于植株体液浓度低,突遭强降温,体液结冰,细胞质壁分离的急死现象。若适时喷施,增加了体液浓度,冰点降低,抗冻性强。同时,养分在短期内吸收完毕,植株角质层、秆腔壁变厚,其他各部增厚,节间韧性增强,因此增强了抗倒伏、耐寒抗冻的能力。

四、抗病虫害。短期养分的吸收,影响了小麦的组织特征和生物化学过程,使小麦细胞表皮和角质层增厚,细胞壁木质化和硅质化程度提高,阻止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和病原菌侵入,并产生大量抑制性或抗性物质,合成植物抗毒素,提高小麦抗病性。

五、抵抗干热风[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抗旱。喷洒磷酸二氢钾,小麦蒸腾强度减少,同时增加了叶面组织的含水率,增强了作物抵抗干热风和旱情的能力。

六、增加千粒重[千粒重是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稻谷的重量,以g为单位。]。喷洒磷酸二氢钾使小麦叶面的叶绿素[叶绿素是高等植物和其他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绿**素。]增加,叶绿素的增加能的增强农作物机能,从而促进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千粒重增加,淀粉和含糖量都增加,也就增强了作物的品质。

在这里,小编温馨提醒大家小麦播种期施用磷酸二氢钾可以与酸性农药混用。在各个施用时期,可根据情况增加喷施次数。雨天和中午太阳曝晒时不可喷施。关于磷酸二氢钾在小麦上的使用方法,小编就为大家到这了,希望小编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