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锈病[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于子涵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羊胡子”,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幼果和果柄,造成果树早期落叶、苹果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下降。

1 病原及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

苹果锈病病原为山田胶锈菌[锈菌目的真菌,专性植物寄生菌。], 又称苹果东方胶锈菌,是柄锈菌科胶锈菌属的一种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正名圆柏,是松杉目、柏科、圆柏属下植物类,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广卵形。]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由于担孢子和锈孢子 1 年只产生 1 次,担孢子仅作用于果树,锈孢子仅作用于桧柏,所以该病 1 年只感染 1 次。该锈菌除了危害苹果外,还危害海棠、山定子等植物。

2 发病症状

叶片患病初期正面会出现橘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边缘为红色的橙黄色[《橙黄色》是由美萨拉贝克 编写的一本小说。]病斑;后期严重时,病斑表面密生黄色细小点粒,也就是性孢子器。叶柄患病初期发病部位为橙黄色,微微隆起,呈纺锤形,表面产生点状性孢子器;后期病斑周围产生毛状锈孢子器。 新梢患病初期症状与叶柄相似;后期发病部位凹陷、龟裂,易折断。嫩枝患病初期产生橙黄色梭形病斑,局部隆起;后期病部龟裂,易折断。 幼果染病初期产生橙黄色近似圆形病斑,后期变为黄褐色,病斑表面也会产生细管状锈孢子器, 导致苹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畸形。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3 发病条件

3.1 转主寄主[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其中受害的一方就叫寄主,也称为宿主。]

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类植物, 苹果锈病必须以菌丝体的形态在桧柏类植物表面的锈孢子上越冬, 也就是苹果树种植周围有桧柏类植物才有可能会得苹果锈病,且桧柏数量越多,得病概率越大。 周围没有桧柏类植物,几乎不患病。

3.2 气候影响

在谢花后果实发育期遇低温高湿的气候,特别是早春气温维持在 17~20 ℃ , 雨水充足且多风, 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 导致发病严重;反之,天气干燥,雨水较少,则发病较轻。

3.3 药物影响

苹果表面喷洒**性药物(如波尔多液、有机磷农药等),容易引起苹果锈病。

4 苹果锈病影响因素

4.1 转主寄主

经调查,转主寄主(如桧柏)密度越大,数量越多,距离苹果园越近,果树染病概率越大。1 000 m 以内发病概率高达 90% 以上; 1 000~2 000 m 发病概率 40%~50% ; 5 000 m 以上发病概率低于 5% 。 周围没有桧柏类植物几乎不发病。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4.2 品种

通过对比发现, 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不同。 金帅抗病性十分弱,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高达 70% ;富士抗病性较弱,发病率约 55% ;中国农科院引进的新品种美国 8 号抗病性较强, 发病率低至35% 。

4.3 管理水平

对比不同的果园发现,管理随意,夏季没有仔细修剪,通风条件差且灌溉不合理的果园,发病率高;通风透光性好,且合理灌溉的果园,发病率较低。

4.4 地理条件

调查不同地区果园可发现, 平原地区果树发病率较高,山地果树发病率较低。

5 防治办法

5.1 清除转主寄主

从源头解决, 清除方圆 5 km 的桧柏类植物,是解决苹果锈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5.2 培育选择抗病品种

在距离桧柏类植物较近的地区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降低发病率;或者培育抗病新品种,避免锈病感染。

5.3 物理防治

幼果期及时套袋, 避免不良天气或者农药对果面造成伤害。 套袋时避免果袋破损且要扎紧,避免雨水浸入引发锈病。

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5.4 化学防治

春季雨前, 在桧柏上喷洒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可以防止冬孢子萌发。秋季喷洒氟硅酸液1~2 次,保护桧柏,防止锈孢子侵染。 花前、花后各喷洒 1 次甲基硫菌灵或腈菌唑液, 间隔 10~15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 采果前用 0.2% 洗衣粉溶液喷树冠,不仅除锈病,还可以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