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查农药化肥真假、看农资报价、作物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经销商农户必备;实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投稿/广告合作请加:lihelong139

目前,黄淮海地区大部分麦田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已进入抽穗[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扬花阶段,离小麦收获仅有一个多月时间。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时期,也是病虫多发和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时期,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小麦生长条件,促使小麦养根护叶,提高灌浆[灌浆是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强度和延长灌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

所以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做好“一喷三防[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等。

小麦抽穗期[抽穗是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发育完全的穗,随着茎秆的伸长而伸出顶部叶的现象。]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最好。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干热风出现时,温度显着升高,湿度显着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植株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高温还可使籽粒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增加,积累减少,造成粒重进一步降低。我国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受干热风危害的频率较高,其它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出现。

预防小麦干热风主要是喷施抗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速效叶面肥。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向植株各喷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粘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同时,可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重。

1.防病长持效,防病谱广,能够有效预防小麦上各种高等真菌性病害;

2.预防空壳瘪粒,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强长势;

3.预防干热风,提高作物产量。

“一喷三防”注意事项

1、用药量要准确

一定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2、严禁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和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品种

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选择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均匀喷雾。

3、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需注意

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4、扬花期喷药,要避开授粉时间

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6、购买农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等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防治病虫害

小麦中后期是病虫集中害盛期,必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农药品种、用药时机和施用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小麦中后期常发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小麦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

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白粉病初期

发生规律

小麦白粉病菌的越夏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 麦苗或夏播小麦上继续侵染繁殖或以潜伏态渡过 夏季;另一种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 燥的条件下越夏。

在以分生孢子越夏的地区,秋苗发病较早、较重,在无越夏菌源的地区则发病 较晚,较轻或不发病,秋苗发病以后一般均能越冬。

病菌越冬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分生孢子的 形态越冬;另一种是以菌丝状潜伏在病叶组织内 越冬。影响病菌越冬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 气温,其次是湿度。

越冬的病菌先在植株底部叶 片上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依次向中部和上部叶片发展。

白粉病严重者

影响春季流行因素有:

①菌源,主要是当地菌源大小;

②温度,温度高,始病期就早,潜 育期短病情发展快;

③雨量,春季降雨量较多且分布均勾,病害发生较重;

④日照,在春季发 病期间日照少,阴天多,病害发生较重;

⑤肥料,氮肥过多,发病重;

⑥水浇地比旱地发病 重,但极旱条件下,发病重;⑦种植过密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避免播量 过高,造成田间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

2、小麦播种期,可以通过拌种控制麦田病原基数。

3、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小麦白粉病开始零星发生,可以用15%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可湿性粉剂 50-100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g/亩、12.5%稀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对水30kg均匀喷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 并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

白粉病中后期

4、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发生后期,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亩、30%醚菌酯悬浮剂40ml/亩、25%咪鲜胺乳油50-60ml/亩、6%戊唑醇微乳剂 200ml/亩、12.5%腈菌唑乳油3000-5 000倍液等均勾喷施,间隔7天再喷1次。

小麦白粉病为害后期叶片受害情况在小麦灌浆期,小麦白粉病发生比较严重,可以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2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12.5%腈菌唑乳油。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重点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吸浆虫

防治赤霉病

可在小麦抽穗达到70%、小穗护颖未张开前,进行首次喷药预防,在小麦扬花期再次喷药。

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50克,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也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亩用100毫升对水喷雾。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小麦扬花期的管理细节-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防治小麦吸浆虫

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

防治麦蜘蛛

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穗蚜可用50%噻虫嗪每亩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还可兼治灰飞虱。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粒重达到最高,此时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微绿,籽粒内部呈蜡质状,能被指甲切断,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做到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