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稗属于禾本科杂草[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其植株根系发达,喜水喜肥,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幼苗成株与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相近,农民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已接近3叶期[[清]字退庵,南海(今广州)人。],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稻田施用常规除草剂后,普通稗草得到明显控制,但对稻稗效果不明显,使稻稗成为水稻田间一大优势草害。

水稻稻稗草的防治技术-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稻稗具有先天休眠特性,由于休眠,使杂草种子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使得田间出苗期极不整齐,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主要分两次为害,一是4月中旬温度平均达到7.3℃~10℃时,稗草即开始萌发[“萌发”,指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5月末进入为害期;二是移栽后7~10天出现第二次[第二次,连载小说,作者是唯雅玲。]萌发高峰期,6月上中旬开始为害。

水稻稻稗草的防治技术-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根据其萌发规律,一般两次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基本可以防除,防治方法如下:

第一次用药在插秧[插秧,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前5~7天,使用30%莎稗磷50~60毫升/亩封闭除草。用毒土法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施药时保持3~5cm水层[水层是指自然水域的水依深度形成的层次。],施药后7~10天把药水排出,换水后插秧。或插前1~3天用噁草酮乳油甩施,不必排水,间隔24小时后插秧。此法不仅对稗草封闭有效,对部分阔叶和莎草科杂草也有效。

第二次用药在插后稻稗1~3叶期,使用10%氰氟草酯+40%二氯喹啉[喹啉(汉语读音kui lin)为无色液体,是芳香类化合物。]酸进行茎叶喷雾,随着草龄增大而适当加大用药量;或用2.5%稻杰茎叶处理,用量同样随着草龄增大而适当加大用量。插后稻稗4~5叶期,用谷稗芦净40ml+30%莎稗磷30ml+40%二氯喹啉酸80克/亩,采用叶面喷雾法。这几类药施药前放浅水层,使杂草露出水面,施药后放水回田,保持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