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按说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这种低温高湿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已经错过了他们大显身手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调查中发现,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灰霉病依然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严重,最显著的危害特点是造成瓜条[瓜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uā tiáo,意思是把冬瓜瓜肉切成条状,用糖腌制而成的食品。]腐烂,一般瓜条生长到8~10厘米长的时候容易发生,有时也会发生在快要采摘的瓜条上,致使黄瓜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

防治黄瓜灰霉病,要掌握这几个关键点-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防治黄瓜灰霉病,要掌握这几个关键点-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防治黄瓜灰霉病,要掌握这几个关键点-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黄瓜灰霉病危害广,传播速度快,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菜农抱怨,“用了许多药,就是打不住!”,其实,提前预防灰霉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效果,治疗终究是亡羊补牢,而且,灰霉病的防治是有迹可寻的,只要把握好这几个关键点,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掌握好病原菌侵染点,蘸花剂中加入防治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灰霉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喜在有机质上腐生,开花至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蔓延的高峰期,多从花部开始侵染,逐渐向瓜条扩展,病部呈水浸状,瓜条褪色、变软、腐烂并长出灰色霉层。

针对灰霉病菌易从残花开始侵染这个特点,我们生产中利用生长调节剂和防治灰霉的药剂进行蘸花处理,以提高座果率和防治黄瓜灰霉病,药剂可选择啶酰菌胺、咯菌腈、异菌脲等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延缓灰霉病的发生,但是后期的防治仍然不放松。

2、了解病害流行条件,创造不利于[不利于,读音bu lì yú,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对某人、某事或社会没有益处。]病害的流行条件

灰霉病对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大时易发病,棚室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连阴雨多的时期,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会使灰霉病突然爆发和流行。尤其是冬春季黄瓜栽培,保温性能差的棚室,在这种不良天气时发生尤其严重。当然,当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浇水量过大、放风不当等造成棚室湿度过大,也会造成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所以在生产中,通过膜下暗灌、浇小水、根据棚室温度科学有效的通风排湿(在阴天也要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通风排湿)、及时关注天气,在不良天气来临前提前预防,就需要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能够有效避免黄瓜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3、病害发生后,药剂使用要合理

药剂防治是灰霉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生产中防治灰霉的药剂有多种类型,但是随着药剂的常年使用,许多地区的灰霉病菌对多种药剂产生了较高的抗性,如山东地区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嘧霉胺具有较高的抗性,因此山东地区不建议使用这两种药剂防治灰霉病菌。而且,药剂在连续使用2~3次后,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其防治灰霉病的效果会大大降低,即使是加大用量也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这也是菜农朋友常说的“喷了某某药剂,没有看到效果”的真正原因。

所以在防治上建议使用啶酰菌胺、氟吡菌酰胺、啶菌噁唑等药剂,要轮换用药或混配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当棚内湿度较大时,可选用喷粉(如使用朋友乐精量电动弥粉机配合格瑞微粉2号进行喷粉防治)或熏烟(如10%腐霉利烟剂)进行防治,不仅不会增加棚内湿度,还有降低棚内湿度的效果,并且熏烟或喷粉杀菌全面,可实现全棚杀菌的目的。

作者:蔬菜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