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也称作:腐烂病、水烂病、穗烂病。]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与防治措施

1 发病规律

葡萄白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1. 1 病原

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为白腐盾壳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穗、病叶、病枝等病残器官或随寄主于土壤表层越冬。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在土壤中可存活 1 ~ 2 年,在病残体中,特别在病僵果中可存活 4~5 年。越冬菌源于翌年春末夏初 (环境适宜,特别遇高温降雨天气) 靠雨滴飞溅至靠近地面的果穗、新梢、枝叶等部位,从机械伤口、果实蜜腺或较薄的表层侵入,完成初侵染,而后不断向上传播; 侵入的病原菌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又借风雨或昆虫媒介传播,生育期可完成多次再侵染。白腐病病原菌潜育期短,一般为 5~6 天,最长仅 8 天,再侵染次数多,流行性强、危害大。菏泽市一般 6 月中下旬为葡萄白腐病始发期,7 月下旬或 8 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当地夏季高温多雨为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侵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 2 发病条件

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器官成熟度、气候条件、栽培方式等密切相关。病原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5℃,温度低于 5℃或高于 40℃ 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病菌侵染。降水是病菌完成初侵染的首要条件,因此 6 月上中旬降水次数和降水量的多少,决定当年白腐病发生的早晚和发病程度。高温、多雨天气利于病菌的传播、发生流行。

果园地势低洼、质地黏重、排水不畅、湿度大,葡萄栽植过密、修剪不科学、通风不良、郁闭,施肥不科学、重氮轻磷钾、中微量养分匮乏、植株弱,田间管理措施粗放、杂草丛生等,均易造成白腐病发生。同时白腐病菌为弱寄生菌,主要由伤口侵染,因此田间操作的机械损伤、虫咬、风害、冰雹等造成的伤口极易导致病菌侵入。

2 症状特点

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葡萄穗轴和果实,也侵染叶片、新梢、枝蔓等部位。幼果发病较轻,果实着色成熟期发病较重,越接近成熟发病越重。枝蔓发病多在近地表的萌蘖枝、受损枝蔓、新梢摘心处、采收后的穗柄着生处等部位,初呈不规则、水渍状、淡褐色病斑; 随枝蔓生长,病斑沿枝蔓纵向扩展,形成凹陷、变褐、长条形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小粒点; 后期表皮纵裂、翘起,与木质部剥离,呈乱麻状,病健交界处愈伤组织由于营养运输受阻多形成瘤状隆起。叶片受害多在叶缘、叶尖或破裂处,由外向内蔓延,初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的褐色大斑,病斑易干枯破裂。潮湿时,在叶脉两侧产生稀疏的灰白色小粒点。果穗发病多从近地面果穗尖端开展,向上蔓延,发病初期产生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呈凹陷、软腐状至全粒变褐腐烂。果实在上浆前发病,易失水干缩,呈棱角明显的僵果,长久不落; 上浆后染病,病果不易干枯,极易脱落,发病严重的果园地面平铺一层果粒,与溃疡病[溃疡病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俗称,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类似。无论病果还是枝蔓,染病组织均有一种特殊的土腥味,这是白腐病的最大特点之一。

3 症状甄别

葡萄白腐病与溃疡病、房枯病、日灼等症状类似,有时极易混淆,较难甄别,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期。现将葡萄白腐病与溃疡病、房枯病、日灼症状的甄别要点总结如下。

(1) 白 腐 病 与 溃 疡 病。发病时期类似,成熟期受害严重,且极易落粒。①溃疡病落粒果实无明显病症,而白腐病病果失水、腐烂; ②白腐病为土传性病害,有明显土腥味;③白腐病近地面果穗易发病,由下向上蔓延,溃疡病全株都有可能发生。

(2) 白腐病与日灼。①白腐病一般由果梗向果实上部侵染形成病果,日灼多发生在阳光直射面; ②白腐病一般发生在高温、多雨天气后,日灼多发生于持续高温或突然高温后; ③白腐病形成褐色或深褐色病斑,果粒逐渐腐烂,而日灼病斑颜色较浅、凹陷,逐渐木栓化。

(3) 白 腐 病 与 房 枯 病。从病果颜色上不易区别,白腐病病果萎缩前出现灰白色的小黑点,分布密集,震动易脱落; 房枯病病果萎缩后出现小黑点,黑点较大,分布稀疏,不易脱落。

葡萄白腐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果实受害状

4 防治措施

防控葡萄白腐病的关键在于落实早防、持防、全防的防治策略。严格执行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关键时期随时调查,强化病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行动、早控制。防控白腐病以防止果实受害为主,铲除病菌来源、阻止病菌向上传播、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止果实机械损伤、喷药保护果实等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4. 1 农业防治

(1) 保持果园清洁。葡萄休眠期和生长期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时,重点将病梢、病枝、病果、病叶等病残体剪除,带离果园集中深埋或销毁,及时清除落花落果、枯枝落叶等,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

(2) 整形修剪。科学整形修枝、及时绑蔓、疏副梢、摘心,调节叶幕,保持通风透光,降低病菌再侵染机会。控制负载量,亩留果量一般控制在 1000 ~ 1500 千克为宜,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控制在 1 ∶1~1. 5,以保证树势健壮,连年丰产。

(3) 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搭配施化学肥料,补充微肥,以保证葡萄所需养分的充分供应,降低生理性缺素症的发生; 根据葡萄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差异,科学复配氮磷钾元素,如新梢生长期选用高氮配方以促新梢生长发育,开花期选用高磷配方以促花芽分化,硬核期选用高钾配方以促果实着色,实现施肥的适时、适肥、适量、适法,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4) 水分管理。保持园地干湿度均衡,雨后及时排水、干旱及时灌水,避免干湿交替频繁。有条件的园区可以选择避雨栽培,搭建遮雨塑料棚,降低病菌随风雨传播的几率。

(5) 果实套袋。坐果稳定、疏粒结束后,幼果似黄豆粒大小时进行果实套袋。根据区域、品种选择适宜的果袋,一般着色品种选用白色纸袋,绿、黄色品种选用黄色纸袋。套袋实现了对果穗的空间隔离,既能显著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也可有效防止或减轻病菌感染危害。

(6) 垄间覆膜。葡萄上架绑缚后,铺设透明无色塑料薄膜,也可果园生草,不仅可有效抑制恶性杂草生长、提温保墒,还可有效阻止地表越冬病原菌向上侵染、传播、扩散。

4. 2 化学防治

3 月上中旬,葡萄芽膨大而未萌芽前及时喷 3 ~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福美双[福美双,英文通用名为Thiram,其他名称有秋兰姆、赛欧散、阿锐生,属低毒杀菌剂,对皮肤和粘膜有**作用。]可湿性粉剂 200 ~ 300 倍液,或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 300~400 倍液,全园喷洒,铲除枝蔓和土壤表层越冬菌源,减轻后期发病几率。葡萄白腐病发病较重的果园,根据历年发病情况,在发病前 10 天地面均匀撒施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 硫磺粉 ∶ 石灰粉 = 1 ∶ 1 ∶2 的混合药剂,间隔 10 天 1次,连施 2 次。

目前防治葡萄白腐病的常用化学药剂中保护性[《保护性》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杀菌剂主要为: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 液、80% 喷 克 悬 浮 剂600 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200 ~ 3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700 倍液、42%代森锰锌悬浮剂 500~800 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 600 倍液等。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 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 1000 倍液、25%戊唑醇水 乳 剂 1500 ~ 2000 倍 液、12. 5%腈菌唑乳油 30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 倍液、10%戊菌唑乳油 2500~5000 倍液、40%氟硅唑乳油 6000 ~ 8000 倍液或10%氟硅唑水分散粒剂 2000~2500 倍液、250 克/升嘧菌酯悬浮剂 800 ~ 1200 倍液、75%肟菌 · 戊 唑 醇 水 分 散 粒 剂5000~6000 倍液等。

为避免或延缓葡萄白腐病病菌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效果,化学药剂喷雾时,应注意不同品种药剂的交替使用,提倡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每隔 7 ~ 10 天喷 1次药,连喷 3~4 次。

喷药须均匀周到,整个果穗内外均要着药,也可用上述药剂浸蘸果穗,以保证果穗着药均匀。若喷药后下雨要及时补喷,以控制葡萄白腐病的发生和蔓延。